
图书内容简介
本书使用了一些独家材料和首次披露的材料,因而更具权威性和准确性。丁玲为了洗清泼在自己身上的脏水,做了将近三十年的努力,这不仅在极“左”思潮统治下,而且在拨乱反正之后,也是困难重重。对于1955年和1957年的两次磨难,我们依然还有很多未知之情。而本书的叙述,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……
丁玲与陈企霞两人,不要说密切的关系来往,即便“较”密切,也从来不曾有过。硬把他们拉在一起搞成一个“集团”,这实在是个政治笑话。
丁玲不仅以作品闻世,而且以传奇般的经历闻世。她的经历甚至比她的作品更引人关注,更耐读。
20世纪30年代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上海,40年代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,50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北京,一直到粉碎“四人帮”之后的“新时期”,丁玲都曾大红大紫过,大起大落过。从这个角度上说,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中间,丁玲几乎是独一无二的。
“文革”前新中国十七年的全国文坛,最为惨烈的冤案,除了胡风,就是丁玲。
丁玲跟胡风不同。胡风是非党,他的文艺思想解放前就跟共产党不尽一致,因而受到批评和帮助。解放以后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,不肯低下高贵的头。丁玲是从革命圣地延安出来的,她不仅是共产党员,而且长期担任高级领导干部,负责掌管着全国的文学界,跟反对、背离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各种言行,进行着最坚决的批判租斗争!这样忠心耿耿维护党的利益与原则,竟然也被打为“反党”,就更加令人疑惑、震惊。
同样令人不解和震惊的是,为了洗清泼在自己身上的脏水,丁玲做了将近三十年的努力,不仅在极“左”思潮统治下,而且在拨乱反正之后,也是困难重重。
在丁玲的沉浮悲喜中,蕴涵着当时政治的、文化的、文学观点的乃至宗派的斗争,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交织在一起,才形成了这一冤案。在这一事件中,也使得丁玲和那些参与这一事件的诸多人物,都有了一个多侧面展示自己的机会,作为一个社会形象(不是艺术形象),都更加生动丰满了许多,使得我们对于他们有了更全面的了解,也对于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
丁玲本身值得研究,丁玲的境际遭遇更值得研究。她的悲剧,决不仅仅是个人的、性格的,更是政治的、时代的、历史的,既是中国革命史的,也是中国文学史的。
这就是丁玲的价值所在,这也是撰写这本书的初衷由来。
丁玲与陈企霞两人,不要说密切的关系来往,即便“较”密切,也从来不曾有过。硬把他们拉在一起搞成一个“集团”,这实在是个政治笑话。
丁玲不仅以作品闻世,而且以传奇般的经历闻世。她的经历甚至比她的作品更引人关注,更耐读。
20世纪30年代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上海,40年代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,50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北京,一直到粉碎“四人帮”之后的“新时期”,丁玲都曾大红大紫过,大起大落过。从这个角度上说,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中间,丁玲几乎是独一无二的。
“文革”前新中国十七年的全国文坛,最为惨烈的冤案,除了胡风,就是丁玲。
丁玲跟胡风不同。胡风是非党,他的文艺思想解放前就跟共产党不尽一致,因而受到批评和帮助。解放以后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,不肯低下高贵的头。丁玲是从革命圣地延安出来的,她不仅是共产党员,而且长期担任高级领导干部,负责掌管着全国的文学界,跟反对、背离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各种言行,进行着最坚决的批判租斗争!这样忠心耿耿维护党的利益与原则,竟然也被打为“反党”,就更加令人疑惑、震惊。
同样令人不解和震惊的是,为了洗清泼在自己身上的脏水,丁玲做了将近三十年的努力,不仅在极“左”思潮统治下,而且在拨乱反正之后,也是困难重重。
在丁玲的沉浮悲喜中,蕴涵着当时政治的、文化的、文学观点的乃至宗派的斗争,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交织在一起,才形成了这一冤案。在这一事件中,也使得丁玲和那些参与这一事件的诸多人物,都有了一个多侧面展示自己的机会,作为一个社会形象(不是艺术形象),都更加生动丰满了许多,使得我们对于他们有了更全面的了解,也对于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
丁玲本身值得研究,丁玲的境际遭遇更值得研究。她的悲剧,决不仅仅是个人的、性格的,更是政治的、时代的、历史的,既是中国革命史的,也是中国文学史的。
这就是丁玲的价值所在,这也是撰写这本书的初衷由来。
- ·四野名将
- ·直言无悔——我的“右...
- ·牛棚杂忆(再版)
- ·中南海人物春秋(上、...
- ·亲历记:1978纪事
- ·告别饥饿
- ·直言——李锐六十年的...
- ·走出个人崇拜:一个年...
- ·1949年:中国知识...
- ·转折--亲历中国改革...
- ·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...
- ·丁陈反党集团冤案始末
- ·我这九十年:1920...
- ·1978大记忆:北京...
- ·你所不知道的刘少奇
- ·回首文革:中国十年文...
- ·历史大转折中22个首...
- ·起点——亲历中国改革...
- ·沧桑十年
- ·三野名将
- ·李锐反“左”文选
- ·问史求信集
- ·苏共亡党十年祭
- ·流逝的岁月:李新回忆录
- ·九死一生:我的右派历程
- ·辽沈战役秘密战
- ·沉思录
- ·丁玲在北大荒
- ·亲历记:走向1949
- ·官场怪圈定律
- ·我亲历过的政治运动
- ·1978大记忆(北京...
- ·抹不去的记忆——老三...
- ·找寻真实的蒋介石:蒋...
- ·1978年我亲历的那...
- ·元帅大将的最后岁月
- ·红墙见证录(上、下)
- ·红墙大事
- ·1957年的夏季:从...
- ·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...
- ·“中间地带”的革命—...
- ·人生的三路向:宗教、...
- ·抹不掉的记忆:共和国...
- ·历史:何以至此——从...
- ·党史札记末篇
- ·夹边沟记事
- ·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...
- ·血酬定律:中国历史中...
- ·问史求信集
- ·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
- ·找寻真实的蒋介石:蒋...
- ·三十年河东:权力市场...
- ·尚未结束的历史(戈尔...
- ·淮海战役秘密战
- ·经历我的1957年
- ·父亲的战场:中国远征...
- ·潜规则:中国历史中的...
- ·二十世纪中国史纲(共...
- ·信心与希望——温家宝...
- ·让民主造福中国:俞可...
- ·民主是个好东西:俞可...
- ·我与《第二次握手》
- ·田园诗与狂想曲
- ·我的八十五年--从西...
- ·国学大师之死
- ·国史札记(事件篇)
- ·国史札记(史论篇)
- ·文化的江山(上下)
- ·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
- ·无声的群落——文革前...
- ·透视当代中国重大突发...
- ·恍若隔世——回眸夹边沟
- ·季羡林自传
- ·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始末
- ·平津战役秘密战
- ·日记的胡适
- ·烙印——可以教育好的...
- ·聂绀弩旧体诗全编注解...
- ·名家书札与文坛风云